本期“南都书单”重点向大家推荐一部呈现一百年前老北京风貌的译著《北京纪胜》凡资配。英国女作家裴丽珠自幼旅居中国数十年,熟谙北京的方言和市井生活。她以独特的中西双重视角记述20世纪20—30年代的北京风貌,突破传统西方游记的猎奇笔调,以女性细腻且饱含深情的文字,写成了这本《北京纪胜》凡资配,很值得细读。
“南都书单”是南方都市报为读者精选的近期好书,分为“文艺”“社科”“实用”“童书”四个类别,逢周日推出。
【文艺】
《中国历代男子服饰》
这本书带读者穿越千年,解锁中国古代男性服饰的“前世今生”。书中内容均立足于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,以实证精神还原历史面貌。从先秦二部式服饰的礼制初现,到两汉深衣的普及与冠制规范;从南北朝胡汉服饰的交融,到唐宋圆领袍与幞头的形制革新,再至明清补服、马褂的等级象征,呈现中国古代男性服饰的发展轨迹。古人的穿搭智慧,异常鲜活。
《与琉喀对话》
切萨雷·帕韦塞(Cesare Pavese,1908—1950)是意大利著名作家、翻译家,著有小说《月亮与篝火》等。《与琉喀对话》被认为是帕韦塞最难懂的一部作品,由27篇古希腊神话人物间的对话构成。帕韦塞以对话录这一古老文体,潜入神话这一“符号的池塘”,探索童年、家庭、斗争、失败、反抗和命运等永恒主题。其中角色同作家的追求和困扰息息相关。
【社科】
《北京纪胜》
维多利亚式优雅文笔与东方文化在此相遇。裴丽珠在将近一百年前深入北京胡同,与老百姓互动,深入体会了历史和现实给中国社会留下的烙印,交织起历史与个人见闻。《北京纪胜》在西方有关北京的著述中享有盛誉,林语堂曾称其是“关于北京的最全面的著作”,涵盖了北京的紫禁城、景山、天坛、先农坛、圆明园、颐和园、玉泉山、长城等著名地标。
《米歇尔·福柯》
该书原于2019年由日本岩波书店出版,它以福柯不断挣脱自我为中心,对福柯自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著作进行了解读。依次分析《古典时代疯狂史》《临床医学的诞生》《词与物》《知识考古学》《规训与惩罚》《性史》等不同阶段的代表性著作,揭示出福柯拒绝被闭锁于某种自我同一性之中,从知识的结构中脱身、社会的规训中逃离的尝试与决心。
【实用】
《10倍的平静》
这是一本覆盖全类型焦虑的实用指南。针对普遍焦虑、健康焦虑、恐慌症、社交焦虑、恐惧症等多元场景,从焦虑根源分析到具体应对技巧,提供分阶段的渐进式治疗路径,满足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。书中提炼简单却高效的技巧(如包含呼吸练习、正念干预、情绪调节技能等简单易行的技巧),结合科学研究和临床结果优化,适合忙碌的现代人即学即用。
《大厨教你巧手拌蔬菜沙拉》
278道功能型沙拉配方,从肠胃调理到抗衰健脑,凭一本书吃出健康和美味。这本书汇集了多款蔬菜沙拉,从健胃消食、纤体瘦身、美容养颜、延缓衰老、强身健脑五大方面入手,为读者推荐了具有不同营养功效的蔬菜沙拉。该书全彩印刷,有步骤图解和营养小贴士,让美味跃然眼前、操作有章可循。只要选对食材,合理搭配,就可以拌出美味的蔬菜沙拉了。
【童书】
《独一无二的眼镜》
这是一部难得的有关视力保护的原创卫生科普图画书。该书绘画风格简洁明了,故事情节真实。通过主人公发现自己弱视、经过治疗成功矫正的故事,向读者介绍了弱视与视力保护的相关知识,也告诉小读者“灵魂之窗”的重要。此书也非常重视近视、弱视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疏导,将主人公得知自己弱视、必须佩戴眼镜的心理变化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。
《有许多窗户的房子》
这是一部给孩子看的带有纪实色彩的读本。作者采访了德国养老院里的二十余位老人,串联起20世纪动荡历史中的生命群像。诺依曼女士一生未嫁,在书籍里寻找从未见过的大海;沃尔夫太太抚摸着当年的婚礼菜单,回忆起昔日的幸福……这些故事交织着战争的创伤、女性的觉醒,不仅是个人往事,更成为历史的注脚,最终汇聚成关于记忆与尊严的生命诗篇。
撰文:乔纳森凡资配
蚂蚁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